外墻防水施工需重點關注基層處理、材料選擇、施工工藝、環境控制及后期維護五大方面,具體要點如下:
一、基層處理:防水的基礎保障
1、徹底清理表面
清除外墻的灰塵、油污、浮漿、松散涂層及舊防水層,確保基層干凈、堅實。
使用高壓水槍或刷子清理,尤其注意窗臺、陽臺、管道周邊等易積塵部位。
2、修補裂縫與孔洞
對裂縫、蜂窩麻面、孔洞等缺陷進行修補:
裂縫:開槽后用防水砂漿填充,干燥后做增強層(如一布兩涂)。
孔洞:分層填塞干硬性細石混凝土,每層厚度≤10mm,確保密實無空鼓。
穿墻管道、腳手架孔洞需用膨脹水泥砂漿封堵,并涂刷防水涂料。
3、找平與增強處理
基層不平整處用水泥砂漿找平,厚度超過10mm時分層施工,每層設鋼絲網或耐堿玻纖網。
不同材料交接處(如混凝土與磚墻)需掛網增強,防止開裂。
二、材料選擇:適配性與性能優先
1、防水涂料
優先選用耐候性強、抗堿、抗水、透氣不透水的材料(如聚氨酯、丙烯酸、JS防水涂料)。
避免使用吸水率高的材料,防止水分滲透導致基層老化。
2、增強材料
裂縫處采用長絲無紡布或耐堿玻纖網布增強,寬度≥500mm。
節點部位(如陰陽角、管道根)使用一布兩涂附加層。
3、密封材料
窗框、預埋件等部位選用耐候密封膠,確保彈性與粘結力。
三、施工工藝:細節決定成敗
1、分層涂刷防水涂料
涂刷2-3遍,每遍厚度≥0.5mm,總厚度≥1.2mm。
遍間涂刷方向垂直,確保均勻覆蓋,避免漏涂或砂眼。
2、節點加強處理
陰陽角:做成圓弧角(陰角直徑≥30mm,陽角≥10mm),做一布兩涂附加層。
窗框周邊:剔槽后用密封膠嵌填,再涂刷防水涂料,窗臺做不小于5%的外排水坡度。
管道根部:套管內高外低,坡度≥5%,周邊用密封膠封閉。
3、面磚施工(如適用)
面磚粘貼前檢查找平層空鼓、裂縫,用聚合物防水砂漿勾縫,縫寬8-10mm,形成凹縫。
分格縫設置:每層樓板邊梁上下留2道水平縫,填耐候膠防止開裂。
四、環境控制:施工條件嚴把關
1、天氣要求
嚴禁在雨天、雪天或五級以上大風施工,避免雨水沖刷或大風揚塵影響粘結。
施工溫度宜為5-35℃,高溫下需加快施工速度,防止涂料快速干燥導致開裂。
2、安全措施
高空作業系好安全帶,腳手架穩固,定期檢查梯子、吊籃等設備。
通風不良時佩戴防護口罩,避免吸入涂料揮發物。
五、后期維護:延長防水壽命
1、定期檢查
每年檢查外墻防水層,重點觀察窗框、陽臺、管道周邊等部位,發現裂縫或脫落及時修補。
2、清潔保養
定期清理外墻表面污垢,避免使用腐蝕性清潔劑,防止破壞防水層。
3、修補破損
對防水層破損部位,先清理基層,再涂刷防水涂料或嵌填密封膠,確保與原防水層粘結牢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