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頂防水施工需重點關注基面處理、防水層施工、細部處理、驗收標準及日常維護五個核心環節,具體要點如下:
一、基面處理:
清理要求:徹底清除浮灰、油污、松散涂層等雜物,裂縫用水泥填補,確保基面平整密實。
含水率控制:基面含水率需≤9%,可通過簡易方法檢測(如圓釘劃痕法:劃速快有堅硬感、線槽淺且呈白色為合格)。
找平坡度:用1:3水泥砂漿找平,坡度≥2%,避免積水。使用2米靠尺檢測平整度,誤差≤3mm。
二、防水層施工:
1、柔性防水層:
涂料施工:采用“一布兩涂”工藝,玻纖布增強,總厚度≥3mm。夏季連晴5天后施工最佳,確保涂料充分固化。
卷材施工:
卷材搭接處需密封處理,推薦國標3mm聚酯胎鋁膜SBS卷材,輥壓排除氣泡。
鋪貼方向:屋面坡度<3%時平行屋脊鋪貼;坡度3%-15%時可平行或垂直鋪貼;坡度>15%或受震動時垂直屋脊鋪貼。
搭接寬度:長邊≥80mm(滿粘法)或100mm(空鋪、點粘、條粘法);短邊≥100mm(滿粘法)或150mm(空鋪、點粘、條粘法)。
2、剛性防水層:
柔性層完工2天后施工,厚度20-30mm。
分格設置:分格縫間距4m×4m,用密封材料嵌縫,灑水養護7天,防止開裂。
三、細部處理:
1、管道根部、陰陽角:
附加增強層:用堵漏王填充成圓弧角,避免應力集中開裂。
圓弧半徑要求:高聚物改性瀝青卷材時R=50mm,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時R=20mm。
2、種植屋面:
防水層上覆蓋排水板+土工布,形成排水隔離層。
種植土需在防水層完工后盡快鋪設,避免長時間暴曬導致防水層老化。
四、驗收標準:
1、閉水試驗:
注水高度≥2cm,持續96小時(4天4夜)。
檢查樓下天花板、墻面無滲漏為合格。
2、驗收要點:
防水層與基層粘結牢固,無空鼓、起泡、裂縫。
細部節點處理到位,附加層、泛水高度符合規范(如管道泛水≥300mm)。
五、日常維護與避坑指南
1、避免人為破壞:
禁止堆放重物(如鐵桶、建材),太陽能底座需墊磚塊分散壓力。
謹慎安裝設施:晾衣桿、擋雨棚的膨脹螺栓易打穿防水層,安裝后需用密封膠修補。
2、定期檢查與清理:
排水系統:每年雨季前清理地漏、排水口,防止落葉雜物堵塞導致積水。
防水層狀態:檢查是否有開裂、起鼓,發現破損及時用同材質修補。
3、季節性防護:
夏季防暴曬:高溫時段覆蓋遮陽布,減少紫外線對防水層的老化影響。
冬季防凍融:清除積雪,避免反復凍融導致防水層開裂。
4、材料與施工監管:
嚴控材料質量:選用國標認證防水材料,索取檢測報告,杜絕劣質產品。
專業團隊施工:防水工程需由持證團隊操作,監理需逐層驗收并留存影像記錄。